民族融合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战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一年公元536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一年公元536年
民族融合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战争。
战争使人们厮杀,不论是胜利者夺走失败者的女人,还是弱小者与弱小者联姻,人类本身的交配欲望都会在生存问题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法兰克人在欧洲诸民族中算是比较少的一批混血派。早期的法兰克人在血统上更贴近日耳曼人,但随着不断的迁移,和凯尔特人的战争,和罗马人的混居,渐渐地,法兰克人变成了一个保有日耳曼血统的新民族。
在公元五世纪中叶,法兰克人的血统基本定型。同时法兰克人在内部分成了两个主要的集团,即普利安法兰克人和萨利克法兰克人。
公元486年,萨利克法兰克人的领袖克洛维率军在苏瓦松击溃了罗马人在高卢北部最后的军事力量,宣布今天的法国北部一带和莱茵兰均归法兰克人所有,借此建立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法兰克王国。
接着,克洛维定都巴黎,开辟了以其祖父名讳命名的墨洛温王朝。
每一个新兴的统治者都具有强大的征服欲,克洛维也不例外。几乎从建立法兰克王国开始,法兰克人就没有停下战争的脚步。
到六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的疆域不但扩张至整个高卢,而且跨越了莱茵河,将莱茵河以东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和图林根人的领地也并入王国治下。
本来法兰克王国的兴盛也可视作日耳曼人的兴盛,但不知道为什么,克洛维脑子一抽,将天主教派引入法兰克王国,并且强迫所有法兰克人皈依天主教。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克洛维想通过这种方式全面继承西罗马帝国的遗产。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476年,通过宗教,它给高卢地区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在全面皈依之前,法兰克王国信奉的是多神教。也就是说大家根据传统,信奉各自的神。但这样在文化层面就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克洛维或许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采取了这样“比较温和的方式”。毕竟,如果采取杀戮异教徒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巩固统治的效果,可克洛维选择了让所有人皈依天主教,创造了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普遍认同。
在科学蒙昧的年代,宗教信仰的力量对普通人来说是无可估量的。
克洛维曾以为以他的成就可以掌控这股力量,但结果却是这股力量反过来控制了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全民皈依天主教之后,为了获取教会支持,克洛维将大量原本属于法兰克王室的地产馈赠给了罗马教会。
最终,克洛维的这一行为导致了罗马天主教会躺着就成为了法兰克王国最大的领主。再加上宗教信仰对普通人的影响,原本属于墨洛温王朝的王权不知不觉之间就被教权所绑架。
克洛维在世的时候,国家尚且能够面前维持在他的威望之下。可他刚一死,法兰克王国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因为法兰克王国已经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按照罗马法的规定,王位传承应该采取世袭继承的原则。可法兰克王国是一个半路改信的半吊子天主教国家,这就导致了当墨洛温王室想使用罗马法来确定继承原则的时候,遭到了一些利益团体的反对。
按照日耳曼人的传统,国家继承权应当由部族民大会进行选举从而确立。可此时的法兰克人已经不能算日耳曼人中的纯血派,再加上天主教的影响,这个确立继承权的方式也被否决了。
最终,克洛维的四个儿子选择了一种荒诞的方式来划分法兰克王国的国家权力,即“人人平等,人人有份”。
结果,克洛维的四个儿子分别称王,即法兰克历史上的梅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而诺大的法兰克王国也在实质上被四个半吊子王分成了成天互相下绊子使坏水的四块地皮。
经历了漫长的明争暗斗,苏瓦松王重新统一了法兰克。可是由于兄弟四人为法兰克王国开的坏头,在苏瓦松王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又重复了他的父亲和他父亲的兄弟们所选择的那一套,法兰克王国又变成了三个半吊子王分别统治三块地皮,然后互相撕逼的局面。
撕逼是需要实力的,国王的实力并不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手下的贵族。为了笼络贵族,克洛维愚蠢的孙子们不断用王室的土地来讨好和贿赂有实力的贵族,天长日久,贵族们的势力越来越大,王室的力量日益衰微。
七世纪初,法兰克国王克洛塔尔二世通过政治手段,在贵族的支持下名义上恢复了法兰克王国的统一。但此时的墨洛温王朝几乎只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王室头衔,因此克洛塔尔二世只能选择向贵族妥协,允许贵族分享统治权。
说是分享,其实就是全面架空,毕竟这时候的法兰克王室已经一无所有。
到公元639年,法兰克国王达高贝特一世去世,各势力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也随之全面爆发。
王宫贵族,地方贵族和分属国,谁都在想方设法地去证明自己才是法兰克王国的“正统”,好继承这个一开始就四分五裂的国家。
在热冲突和政治联合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在法兰克王国境内形成了三股全新的大势力。它们分别是以巴黎和苏瓦松一带为中心的纽斯特利亚,盘踞在梅斯和兰斯一带的奥斯特利亚,以勃艮第为中心并占据了普罗旺斯的勃艮第。
公元687年,奥斯特利亚“宫相”(宫相是古代欧洲官职,大概相当于王室的地产管家)老丕平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于庇卡图战役中战胜了纽斯特利亚的军队。老丕平所在的家族,卡罗林家族,其地位也因此被几乎所有的法兰克贵族所承认。
在64年后的公元751年,老丕平的孙子小丕平干脆直接废黜了末代墨洛温国王,自己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经历宗教气息浓厚的“涂油礼”,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自此,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彻底终结,进入了卡罗林王朝时代。
由于长期内斗,很多原本依附于法兰克王国的日耳曼部落和部族缓出一口气,开始重新提升自己的独立性。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图林根人和巴伐利亚人。到七世纪中叶,图林根人的地盘实际上几乎已经变成了独立的公国。只不过在卡罗林王朝确立之后,老丕平爆锤了图林根人,重新压制了他们的独立性。
巴伐利亚人则野得多,一直同卡罗林王室对抗到了老丕平的玄孙查理时代,才以条约的形式重新屈服于法兰克王国。
在这个过程中,巴伐利亚人以巴伐利亚公爵为核心,建立了完善且独立的政治系统,这套系统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一战时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存续期间,巴伐利亚王国以邦国形式加入德意志第二帝国,但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但具有独立于普鲁士之外的军队和官僚系统,甚至还享有在国外派驻使节的独立外交权。
但法兰克的巅峰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才即将来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老丕平的“奇葩”玄孙查理。
这个查理,拉丁名是卡罗路斯·马格努斯,德文名是卡尔,至于法文名便是赫赫有名的查理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