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这种深刻的精神追求,是它有别于初盛唐散文创作的重要特征。文体上的骈散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期就已经开始,延及唐初,争论不断。唐初,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严厉批评骈文的弊病;李延寿在《北史•文艺传序》中大声疾呼南北文学合流;傅奕、吕才用散体文写反佛文章;陈子昂提倡诗文革新,力斥齐梁,他创造了不少散体文,如《上蜀川安危事三条》、《上军国利害事》等都深刻地抨击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了一批古文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如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粱肃、柳冕等,这些人对韩柳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古文运动之前的散体文创作,其艺术成就都无法与韩柳等人的古文创作相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韩柳之前的散体文作者,普遍缺少像韩柳那样深刻而丰富的精神追求。他们在批评骈文,提倡散文时,也多强调文章与道德教化的关系,如独孤及主张文章要“以五经为源泉”(独弧及《赵郡李公中集序》);柳冕认为“淫丽形似之文,皆亡国哀思之音也”(《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他强调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强调文学与儒学合一:“文章者,本于教化,发于情性。本于教化,尧舜之道也;发于情性,圣人之言也。”“文章风俗,其弊一也。变之之术,在教其心……经术尊则教化美,教化美则文章盛,文章盛则王道兴。”(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要 “救世劝俗”,“导达情性”。他认为文章应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谏之流”(《二风诗论》)“尽劝怨之声音,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但这些作者对儒道本身的理解没有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做出新的阐发,因此其文章不免有说教与僵化之弊,缺少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涵。
韩柳之文,尤其突出的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激怨怼之情,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他所谓的“不平则鸣”在创作中主要指向由现实坎懔所激发的感激怨怼之情。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提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而柳宗元在被贬谪之后所写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的作品,也正是他对社会现实的不平之鸣,这就极大丰富了古文的抒情内涵。
其二,韩柳对古文艺术有丰富的思考,这也是前此的散体文作者所普遍缺乏的,他们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道而不轻文:他们都主张文与道二者必须互相结合。韩愈在《答尉迟生书》中说“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体不备不可以成人,辞不足不可以成文”。柳宗元也一再强调文要“羽翼夫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并强调“文”的重要性:“然而辅时及物之道,不可陈于今,则宜垂于后。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2,韩、柳又十分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在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韩愈在《答尉迟生书》中说:“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在《答李翊书》中,明确提出养气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柳宗元也强调作家“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章,士之末也,然立旨在乎其中。”(《与杨京兆凭书》)并特别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韩柳强调作家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能辨证处理文风的古今之辨。在文风方面,韩柳坚决反对六朝骈文的浮艳之风。韩愈批评骈文“其声轻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送孟东野序》)。柳宗元也明确反对“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道密以为能”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的颓靡文风。但在创作中,他们并不一味排斥骈文,而是能吸取其长。韩柳之前的散体作者坚执骈散之壁垒,对骈文艺术采取了严厉的批评态度,在创作上也很少加以吸取,相反,韩柳则能广泛吸取各类文体的艺术成就,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但其文章实集“八代之长”;柳宗元早年工于骈文,后期转为古文,对骈文艺术的精华也多有吸取。清人刘开说:“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退之未尝不备有也。”(《孟涂文集》卷四《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另一方面,韩柳虽主张师古,但反对因袭剽窃,韩愈明确主张,即使对古人的经典之作,也只能“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柳宗元也反对食古不化,他尖锐地批评“荣古虐今”(《与友人论文书》)的不良风气,痛斥“渔猎前作,戕贼文史”的恶劣作风。总之,韩柳都能在创新中兼取古今之长,因而对古文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有韩柳的杰出建树,一大批作者参与到古文的创作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伴随着社会改革应运而生。
楼上的 从网上摘的挂上来干什么
要靠自己学习到的
古文运动历史上有很两个大的高潮据我所知,从唐代刀宋代大致是这个时候 的
你说的应该就是说的唐代的 吧 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基础是唐代初期初唐四杰之一的陈子昂兴起 的 主要的目的表面上是发对追求辞藻华丽的骈文追求思想的解放 实质的目的应该是发对当时中唐安史之乱后的混乱的政治 追求政治的安定 在文化上反映出来的罢了 唐代的主要代表任务就是韩愈柳宗元了 他们主张明道 载道 追求先秦的古体文笔 主张人们的文章应该反映人们现实的思想 而不是疑问的追求华丽的辞藻 中唐到了唐明皇时期古文运动就减弱了是因为 这时政治已经相对稳定了 他的成就就是差不多纠正了当时只重形式的文风 更见人性化注重人的思想 为后来的宋代的古文运动奠定了基础
都是自己以前看书学到的 看着合适久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