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king University”之“Peking”拼写形式是以葡萄牙语为标记,由最先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传教士引进,以南京话为代表的南方官话口语音,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Peking这一拼写形式是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议会”时确定的。
汉语注音罗马化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方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创制了多个罗马化系统,以辅助其汉语学习。这些罗马化系统经历了从非英语拼写到英语拼写,从方言到官话,从南方官话到北方官话又到全国标准音的拼写尝试,最终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出提供了参考和历史依据。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
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城内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论点短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81%公众支持用Beijing而非Peking
北京大学是190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与后来合并的燕京大学的合并学校。
当时按照北京叫北平,Peking,是按照当时的发音音译的,而北京的Beijing,是建国后,周恩来总理安排按照26个的英文字母把中文发音编制成汉语拼音表后的拼音拼法。所以北京大学叫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简明英汉词典]
n.北京的旧称,现在称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是北京大学 Beijing 是汉语拼音,不是国际英语用法
Peking是最早出现用来表示北京的单词
而Beijing只是一个外来的直译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