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名,号,生平,主要事迹?

300字
2025-05-06 11:54: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新野人(今中国河南桐柏县)。以部曲身份跟随君主刘备入蜀,在取蜀攻略中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回成都,要决定重地汉中的守将,大家都认为张飞会担任此职,但刘备却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可见刘备对魏延极为看重。刘备称帝,再被升任为镇北将军。刘禅继位再封都亭侯。 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三年后,魏延西入羌地,大败魏将费瑶、郭淮,再被升调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后随诸葛亮北伐,成为当时蜀汉头号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名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用尽。 233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后来诸葛亮病困,命杨仪、费祎等撤退,魏延、姜维断后。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开始撤离,但魏延不甘心北伐就此结束,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他早一步南归,烧毁栈道。 魏延、杨仪双方各自上表刘禅指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蒋琬的意见,两人都保杨仪而质疑魏延。后杨仪与魏延在对峙于南谷口,杨仪军的何平(王平)叱责魏延:“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诸葛亮死后,尸骨未寒,你们竟敢恣意为此?),士卒认为魏延理曲,军队一哄而散。魏延唯有与几个儿子逃亡回汉中。最后魏延被马岱捕杀,致首于仪,断头被杨仪踏着羞辱,三族被夷。三国志言:“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不就魏国而南返可见其本无谋反之心,只是欲除杨仪反为所害。 黄忠(?-220年),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东汉未年群雄刘表麾下,后成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历任中郎将、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官至后将军,死后谥为刚侯。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假行裨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 赤壁之战后,刘备上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及零陵太守刘度投降,黄忠亦随韩玄投降,并随刘备军队入川。后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于葭萌关受任进攻成都,作战时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 219年,刘备北攻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乘着高势、擂鼓呐喊进攻敌人,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赵颙(详见汉中之战),被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虽然诸葛亮认为:“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黄忠的名望,一向不是关羽、马超之辈。而现今与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附近,亲眼见到他的功劳,还可以接受;但关羽在远方听到这个消息,恐怕必定不会愉快,怎可能不作反对呢!)”,但刘备仍决定实行,派费诗前往劝解关羽,黄忠便与张飞、马超、关羽同位。于次年病死,260年9月追谥为刚侯。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