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那个城市被称为“凤城”

2025-04-21 04:07: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潮州--凤城
潮州别称“凤城”考 曾楚楠

潮州别称为凤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称呼呢?
康熙《潮州府志·城池》谓:“明洪武三年(1370)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凤城。”言之凿凿地把潮州别称凤城的“专利”归于明初的俞良辅。后来的府志、县志皆沿其说,几成不刊之论。
不过,这个结论其实并不确切。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潮州]潮阳、义安、凤城、鳄渚、揭阳、海阳。”引号内之地名皆为潮州之古称或别称,其中已包括“凤城”。而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六[潮州·事要]亦说:“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更把潮州别称凤城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王象之撰《舆地纪胜》之年代难以确定,而《方舆胜览》作者自序称该书成于宋理宗“嘉熙己亥(三年,1239年)仲冬”,可见,仅凭此书记载,潮州别称凤城的时间,起码要比俞良辅修潮城早出131年。
《方舆胜览》[形胜]还说:“……凤凰山,在海阳县,昔有爰居(按,《尔雅·释鸟》郝懿行疏:‘〈爰居〉似凤凰')来集,因名之。”查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潮州·古迹]中,已列有“越王走马埒、古义招县、凤凰山……”诸名目。元丰是宋神宗年号,起止在1078-1084年。其时凤凰山已被视为“古迹”,可知其得名甚早。既然凤城是“以凤凰山得名”,那么元丰年间潮州城自然可称为凤城。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的话,称凤城的上限时间又可前推155年。
潮州在宋代已别称凤城,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旁证:
《永乐大典·卷5345》引黄补《博陵家塾赋》:“凤城,越东之佳地也;林君,凤城之伟人也。”黄补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在潮州还写过一首《韩木》诗,他把“越(粤)东佳地”潮州称为凤城,是身历其境者之口吻,比起足迹未至潮州的王象之、祝穆的记述,更加亲切、确凿。
《方舆胜览·潮州》[四六](即辑录的骈偶文)中有句曰:“演纶鳌禁,剖竹凤城。”《永乐大典》在引录时注明是出自《李公甫回张潮州启》。按,李公甫是官至中书舍人、宝章阁待制李刘的字;张潮州指嘉定元年(1208)住潮州知州的张镐。上引八个字的二句话,却有三个典故:演纶,谓起草诰命;鳌禁,是对翰林院的美称(鳌山是传说中的仙居。翰苑在禁城内,地位清贵,入翰苑有如登仙);剖竹,谓受到委任(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译为白话,意为:翰苑中的官员为皇帝起草了诰命,你于是接受委任状来到潮州。题目有“张潮州”,正文用“凤城”,其间的对应关系,不容置疑。
《永乐大典》还引录了龚茂良《代潮州林守谢宰执》书:“鱼佩虎符,香自凝于燕寝;凤城龙首,患何有于鳄溪?”潮州林守,是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知潮州军州事林元忠,时龚茂良任提点广东刑狱,两人都是福建兴化人,龚遂帮新任州官的老乡代写一封答谢宰相的书信。上述对句中的鱼佩虎符,指官员出入宫殿时悬挂于腰绶上的金属信物。原作虎形,唐高祖为避先祖李虎的名讳改成鱼形,后来成为定制。天子有六寝,燕寝是可供起居与听政的正寝,因有别于朝见百官的正殿,亦称寝殿。下半句的“龙首”有二层含义:一指山(汉代萧何曾择龙首山建未央宫);一指状元,亦泛指进士考试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乡贤王大宝在建炎二年高中榜眼,应在龙首之列)。了解了典实,二个骈句的意思便显豁了:“您宰相大人经常出入皇上的寝殿,连腰间的符佩也凝聚着宫中的御香;我治下的凤城已是人杰地灵,溪流中哪里还有鳄鱼为患?”标题点明“潮州林守”,正文标出“凤城”,与上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方舆胜览》中还有“城号凤栖,溪传鳄去”等记载,限于篇幅,恕难尽述。
总之,从南宋初的绍兴年间开始,有关潮州别称凤城的记载,已屡见于文献中。地方志书之“凤城之称始于俞良辅”说,应予更正。

回答2:

晋城市古称泽州,始建于唐代。唐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县治在今高都。天佑三年(620),改名为丹川县,治所始迁至今晋城城区。唐贞观元年(627)后至清初,为泽州治所,清雍正六年(1728)升州为府后至民国废府、州前,为泽州府治。
在历史上因“有凤来栖”的美丽神话传说,而冠以“凤城”之美誉。HoJ{<
祥凤凌空 位于泽州路与凤台街交汇的大圆盘中心。造型为两女性形象化的凤凰一直一斜,一立一卧,处于动态中。雕塑形象来源于“有凤来栖”的民间传说。从正面(南)看,凤凰身躯部分推衍为现代女性形象:长发披肩,头颅高扬,丰乳突现,身材颀长,极度夸张、加长的裙装,使仙女下身失去人体正常比例,却挺拔高俏,显得秀丽灵动,又刚健清新。寓意:晋城人民追求理想,奋力拼搏,向住美好的精神。该雕塑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室杨淑卿、张雨桐、肖力创作。雕塑高9米,质地为亚光不锈钢材料,底座3米,为红色花岗岩贴面。
有凤来栖 民间传说地名故事。相传古时晋城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今为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 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从此,晋城大地就有了凤凰山,有了丹河、沁河。“王台铺”、“凤凰山”、 “凤台县”等皆因此而得名。 大家都知道凤凰是“和”的产物,也是“和”的表征。凤凰的出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种种生物理解、尊重、敬畏、爱恋、审美的结果.凤凰源于鸟禽又高于鸟禽,既能在红尘中立足,又能飞至红尘之外,其能量和本领,来自人们解脱困惑、放飞心灵的愿望.凤凰还是美的集合、美的体现、美的反映、美的化身.从艺术美的角度看,凤凰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典型性,而且与真、与善相统一。从形式美的角度看,凤凰符合对称、平衡、整齐、对比、比例、虚实、主次、变幻、参差、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其线条是流畅的,其色彩是鲜丽的,其声音是乐耳的,其形状是悦目的,其姿态是雅致的——或活泼、轻灵、奔放,或雄健、浑朴、昂扬。从内涵美的角度看,凤凰至少具备祥瑞美、新异美和崇高美.
鉴于此,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观点:凤城不应该只是以凤为名之城,还应该是充分体现凤凰文化精髓之城,即“和美”之城。

回答3:

晋城叫凤城
晋城是晋太始元年(公元265年)有凤鸟集于高都之北(今李村),即典故有凤来栖 因为古时候晋城叫风台,所以现在人们习惯把晋城叫凤城。
晋城有座山叫凤凰山,在晋城市的西侧有条街叫凤城街,还有个小区叫凤城小区!晋城最大的购物中心叫凤展购物中心,晋城市里边最漂亮的几条街道其中有一天叫凤台街!不过还有个小区叫凤台小区! 晋城人都数不完晋城带“凤”字的地名有多少,还有凤鸣,凤苑,凤翔,凤庆........

山西运城又称河东。

回答4: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