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拒马河》
【原文】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译文】 :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注释】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
⑦翼:分列左右。
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 pǔ):田园。
⑨匪(fěi)直: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n):丰富,充足。怀:怀念。
⑩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
扩展资料: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经注
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译文】
涞水又北流经小黉东边,又东经大黉南边,这是霍原隐居教学的地方。徐广说:霍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被王浚所害,虽然相隔的时代久远,还有二黉(学校)的称呼。
但没有碑石,不知道究竟是谁的居处。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
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注释】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
⑦翼:分列左右。
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 pǔ):田园。
⑨匪(fěi)直: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n):丰富,充足。怀:怀念。
⑩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
扩展资料:
《水经注》写成以后不久,郦道元就遇害,当时这部著作有几种钞本,已不得而知。隋统一全国,整理国家藏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水经注》一书的钞本,卷数为四十,是完整无缺的本子,这也是目前所知《水经注》最早的钞本。
唐朝取代隋朝后,《水经注》成为唐朝的国家藏书,《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40卷。唐后经五代至北宋初,《水经注》的钞本仍为足本,被作为历朝的国家藏书代代相传。(国家藏足本)
北宋景祐年间(1034——1038),崇文院(北宋朝廷的藏书库)整理藏书,编制《崇文总目》,《水经注》被著录为35卷。从这个时候开始,北宋以前的一些类书和地理书所引《水经注》中的泾水、滹沱水、(北)洛水等卷篇就不见了。(国家藏残本)
事实上,《水经注》的钞本,并不为历代朝廷所独有,民间也有流传。是否为隋之后,从朝流落民间,我们并不知道;是足本还是残本,也不能确定。
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后期,《水经注》已为一般知识分子所见,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山经水疏不离身”,说明《水经注》已有民间的钞本;到了北宋,此书在民间的流传只会更为广泛,苏东坡《石钟山记》有文“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就引了一整段《水经注》的文字。然而,这些钞本,早已不见影踪。从宋代钞本中钞出的本子,也绝无所闻。元代也没有钞本流传。(民间钞本)
到了明代纂修《永乐大典》,《水经注》被钞录在内,这个钞本一直流传了下来,我们称它为“永乐大典本”。这是我们所知的现存的最早的《水经注》的钞本。除了“永乐大典本”,明代还有一些郦学家的私人钞本。
比较著名的有柳大中的影宋校本和赵琦美的三校本等,后来也都已失传。现存的明钞本有两部,一部是稽瑞楼藏本,从宋元写刊本中钞出,有清人何焯、顾广圻等校跋,现存北京图书馆;一部是海盐朱希祖旧藏,也是从宋本钞出,有王国维、章炳麟等校跋。
另,天津人民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明钞残本,称为“练湖书院钞本”,仅存卷21-24。
清代最著名的《水经注》钞本为天津人民图书馆所藏的“小山堂五校钞本”。这是一部完整无缺的清钞本,卷首有“戊午夏杪篁病翁五校毕漫志于首”的题字,可知是乾隆三年(1738)年全祖望33岁时的作品。
正文以外,批注甚多,要旨与赵一清《水经注释》合,可知是赵一清手笔。这部钞本熔二人业绩于一炉,是郦学界的宝贵遗产。(清钞本)
参考资料:
水经注_百度百科
拒马河:《水经注》记:"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涞源曾名广昌县隶代郡,涞山一山分七峰,又名"七山"。
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
(拒马河出今河北涞源县古称广昌县,水源其一源自涞源南著名白石山北,涞山又称七山今称旗山,是临近涞源南的小山。拒马河形成于70万年前,发源于涞源盆地)
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进为侯国。
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其城东,
(涞源东三甲村有古城遗址,疑为射鱼城;另涞源县稻地庄北,傲鱼沟西山之西,此地水域开阔,适合建城捕鱼,而且是交通要道,适合建城扼守,也可能是东西射鱼城)
涞水又东北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紫水今称小西河附近有紫石口村,秦汉也称南涿水),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亘下(水出自小五台山东,及西灵山一带,大亘可能指西灵山),东南流,左会磊砢溪水(当地人称角沟水,发源东灵山南水水峪尖山南,是与永定河支流清水河的分水岭),盖山崩委涧,积石沦隍,故溪涧受其名矣。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迳圣人城东(圣人城位于九龙镇西大龙门堡,其名取自霍原,在今龙门天关,唐宋以后易名大龙门堡),又东南,右会檐车水(黑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谓之榆城河。
(十渡西涞水县都衙乡都衙村南有古城遗址,疑为古榆城。但与郦道元所述榆城在拒马河北位置相左,而今十渡镇与描述榆城的位置相近,且也存古遗迹)
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钚钚相比,咸悉西首。
(1. 如果按“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来理解:世人认为今涞水县铁锁崖是《水经注》的藏刀山,包括《涿州县志》等。是正确的。2.如果按“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来理解:遗憾铁锁崖有藏刀山之姿,并无藏刀山之位,二者不是一处,应为讹传。铁锁崖在巨马水南;而藏刀山在巨马水北,显然二者不是同一山,藏刀山另有其处)
水经注 《拒马河》
【原文】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译文】 :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注释】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
⑦翼:分列左右。
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 pǔ):田园。
⑨匪(fěi)直: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n):丰富,充足。怀:怀念。
⑩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