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呢?

2025-05-09 19:21: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说到封神演义中的姬昌,那可算是一个风云人物,在姬昌到了朝歌之后,就相当于身陷险境几乎处处都是危险,稍不留神的话,就可能将自己的性命断送在这里。当初他来朝歌之前,就早有预料会发生这一切,现在这些也都应验了。纣王将姬昌关禁在朝歌之中,不让他有回到西岐的机会。

之后伯邑考为了救父亲而命丧在朝歌,最终姬昌顺利回到西岐,第一件事情就是见他的大儿子,但谁能料到他已经回不来了,然而二儿子姬发来到父亲身边,却不受父亲待见,就连少主的位置也只说了只有伯邑考能当上,其他人都不可以。仔细的网友发现的端倪,为何他的儿子连姓都不一样呢,这也是很多观众百思不得其解呢。

原来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也有人说叫做姬考,但是被后人尊称为伯邑考。我们都知道古代长幼有序,依次是“伯、仲、叔、季”,“伯”是指在家里排行老大,而“邑”是表明伯邑考的世子身份,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邑”是他的官职,所以结合下来叫做伯邑考。

毕竟伯仲是形容兄弟间的大小关系,邑字阐明了伯邑考世子的身份,邑考也是一种官职名称,所以综合起来,他叫伯邑考。姬发又名仲发,表明了他家中排行第二的位置。有人研究过,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周文王还在位,如果伯邑考把姓氏也加上去,对周文王不尊重。

但最后无论是伯邑考继承皇位还是姬发继承皇位,不得不说周朝的建立势在必然,纣王昏庸无道,而推翻商王朝的周朝所建立的西周政体是中国上下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驱;尤其是《周易》对后世影响巨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研究《周易》,在历史传说中,一直都有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的说法。虽然在后世有人对《周易》的作者提出质疑,认为不可能全是周文王写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么一部著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即使不全是姬昌一人完成,但是他在其中必然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时期,其实名字也是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所在,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是兄弟,但是现代人起名字已经没有像古代那样的了,但还是都有一些含义在里面,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