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是指由锈菌目中的锈菌侵染花卉引起的病害总称。锈菌能为害玫瑰、月季、牡丹、菊花、萱草、金银花、铁线莲等多种花木。主要为害寄主叶片、枝干、果实等部位。由于锈菌为专性寄生菌,而且有高度变异性和专化性,故一个锈菌种内包括有很多变种和生理小种,因此,表现出的症状有多种。
锈病常见的几种症状类型:
玫瑰锈病:为害玫瑰、月季、蔷薇等花木。5月间叶背面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以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全部叶片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菊花锈病:主要为害菊属植物。受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淡黄色病斑,以后变成褐色,病斑隆起呈疱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菊花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又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粟褐色的粉状物。
芍药锈病:叶片褪绿,叶背病部出现橙黄色疱状物,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生长后期,在叶背面丛生褐色纤细的柱状毛发物。
萱草锈病:为害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在叶、茎上产生疱状斑点,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发病中期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整个叶片变成黄色。寄主生长后期,产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均多生于叶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花卉品种对锈菌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锈病的一条主要途径。
加强栽培管理:盆栽宜选用疏松、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大面积栽种时,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畅通的地方。注意通风透光,勤除杂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避免施氮肥过多等。
清除病源:深秋或早春彻底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
化学防治:生长期喷65%代森锌600倍液预防。发病后,喷具有内吸杀菌作用的25%粉锈宁1500~2500倍液或97%敌锈钠250~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