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辐射主要的放射性物质有氚、锶-90、铯-137、钴-60、碳-14等。
其中,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其物理半衰期为12.3年,易于在人体内蓄积,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损害。它可经由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被人体摄入,氚不但能通过β粒子的电离作用产生直接生物效应,还可通过转换突变方式,使得组织靶分子致畸、致癌,产生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锶-90容易积存在人体骨骼中,其半衰期为28.79年,它可导致骨组织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和骨血管肉瘤),更容易引发白血病。
铯-137的半衰期为30.17年,它属于剧毒物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还会导致心肌炎、肺炎和肺气肿等。
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它可引起急性放射性肺炎和甲状腺损伤。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它释放出的放射性射线会导致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效应。
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是核电站或核武器爆炸后释放到环境中的。它们可以通过饮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评估核素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危害的两个主要标准是核素沉降到环境中的浓度,即放射性沉降物的浓度,以及核素或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量(剂量)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碘131、铯-137、锶-90、钚-239
目前测出来的有:碘131、铯-137、锶-90、钚-239 。
所有不稳定核素,需要释放一定能量和物质,来成为稳定核素的,都可以算作放射性物质。
危害性,短期以碘、氡为主,长期则以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