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祖宗十八代”,其实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自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内。
次序是这样分的:上九代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九代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上九代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九代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kūn)、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远祖: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
高祖:曾祖的父亲。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
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祖父的父亲。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
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称祖父。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称人之祖曰"尊祖父"。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
祖母:父亲的母亲。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称人祖母曰"尊祖母"。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例如:宋孝宗赵昚的父亲为赵子偁,祖父是赵令譮,曾祖是赵世将,高祖是赵从郁,天祖是赵惟宪,烈祖是赵德芳,太祖是宋太祖赵匡胤,远祖是宋宣祖赵弘殷,鼻祖是宋翼祖赵敬。
中国的历史悠久,一代一代繁衍下来,同一姓氏基本上都顺着“序”找到祖宗,但由于时间久远,辈分上难免会搞混淆。但祖宗的辈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的,如果出现此现象会令人难堪的。现在依据中国《汉语大辞典》、东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才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祖宗十八代包括祖上的爷爷,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爸爸的爸爸,爷爷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