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狭义的福利是指收入、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是指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把社会福利由社会的经济福利扩大到社会的经济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的总和,这既扩大了社会福利概念的外延,也加深了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理论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与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相比,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所讲的福利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在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看来,社会福利主要是甚至仅仅是经济福利,因而这样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因此,长期以来,社会福利问题仅仅是或主要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中福利经济学则代表着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则不同,它所理解的社会福利不仅包括经济福利,而且还包括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的福利概念就不是经济学一个学科所能概括的,而且还包括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实际上,这一理论对社会福利的研究从学科上进行了扩展,由经济学学科扩展到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第二,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虽然也重视个人的福利问题,但更为重视社会的福利,认为个人福利的好坏是以社会福利的好环为前提的。广义社会福利理论也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中全体个人福利的总和,但它不赞成把社会福利看成是个人福利的简单相加(即加总)的观点。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把社会看成一个系统,个人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个人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会福利看成一个整体,个人福利也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系统论强调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相反。因此,在广义社会福利理论看来,社会福利优先于个人福利,个人福利是由社会福利决定的,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的时候,个人福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或者说,只有当社会福利得到改进时,个人福利的改进才是合理的。
第三,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不仅仅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而且还要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为其理论基础,是运用各门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社会福利问题的结果。既然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很自然,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是甚至仅仅是经济学。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则不同,它所讲的福利既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因此其理论基础就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有政治学和社会学。这一理论需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及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对社会的经济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因而它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对广义社会福利理论的学科基础的这种理解,与当代公共政策理论对其学科基础的理解是一致的。
微观里的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致力于把道德评价标准运用于经济制度。它认为,实际的社会经济目标是假设的,而不是由经济分析所决定的。例如,从福利的观点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的作用时,首要的社会目标可能是:个人选择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个人都能达到最适宜的生活水平,而这种生活水平决定于人们的爱好和抉择并只受可利用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限制。福利经济学通常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让某个人或某个厂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福利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这一领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只有竞争性的边际成本定价才会使资源的分配使用达到最优状况。只有在所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换率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变换率相等时,才有可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对生产进行最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