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寺使正慈方丈走上了一条远离“学者和尚”而向社会践行佛教的道路。他提出了以文化为切入点,来践行人间佛教的观念。弘化禅寺的文化底蕴素有历史渊源。该寺历史上一直设有学堂,培养出大量栋梁之才及佛门高僧。据考大冶县超过 50% 以上的进士、举人、秀才及寺中历任方丈皆由此学堂而出,为师者亦饱学硕儒,最低也为三甲进士。承前衣钵,正慈法师开设学堂,讲经研学;举办大型佛教书画展,广邀文人墨客,让人们在艺术文化中参佛意、悟禅机。 2000 年底,以中国历代高僧传为史料依据,从历史跨度近 2000 年中选出的 1000 名高僧陈列馆破土动工,将是弘化禅寺建设史上激动人心的一笔,也将为“文化”佛教发展模式抹上重重的亮彩。天地铜磬则是弘化禅寺文化兴教的标志性体现。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由 李声高 居士创举,正慈法师监制的一对天地铜磬铸造而成,分置于北京广济寺和弘化禅寺。千年相交之刻,南北两寺两磬交响,天地同庆,佛音悠扬。此两磬现已成为绝版。 2004 年,正慈法师又撰修《东方山佛教志》,半载志成,受到当地政府及佛门大众的盛誉。对此正慈方丈说:“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佛教如何与现代化结合,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我们去实践总结,与时代同步前进,佛教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