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的知名度在大陆很低?

2025-04-20 03:23:2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良知是也。不要以为这是夸奖,阳明心学在明代尤其是明季其实是显学,对明朝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如果从历史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步的。但是明季士气放荡,阳明学说成了士人谈玄说有却百无一用的推动力之一和遮羞布。明遗诸老总结明亡教训,对阳明心学大力批判,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在此基础上,清代学风为之一变。这个问题本身满满地都是恶意,果不其然还有什么贵国云云,真是笑掉大牙。王阳明只是相比朱子略低吧,跟二程相比都不好说谁高谁低,毕竟写进了高中政治课本,所谓心学,更多是一种内向的功夫,想要为帝王师的文人和想要操纵臣民的在位者实在没有宣传这东西的必要,而阳明的学问好像也一直不大对中国文人的路子,没太多知名度也是难免。 相反,倒是传去日本之后生根发芽,有过一段阳明学的热潮。所以知名度这东西,除了让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存在以外,真的没什么作用。何况即便众人皆知,又有什么意思呢?现今各大讨论平台,比如某吧,某博,还有某乎,对于知名度高的名人,干的都是为偶像争分量的事儿。做为一生求道的王阳明,朱晦庵之类的先哲,还真的不稀罕这所谓的知名度。人家求的“金子”是成色,而不是分量。也就是站在门外看热闹的人,才如此孜孜不倦的使劲往“名声”这堆火里加柴,生怕自己崇拜的偶像不是天下第一。

回答2:

王阳明作为个人来说,名声还是很响亮的,并有《传习录》一书流传后世。“良心”“知性合一”都是其提出的。其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著名语句是: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但在封建时期,此学说即不为统治阶级所喜,张居正后期就开始打压。到了五四以后,主流是唯物主义,心学就更被无人提倡。同时,心学理论较为深奥,去看《传习录》和看《论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答3:

王阳明目前在大陆的知名度低到什么程度,高到什么程度,其实不会构成问题。最应该被解读的是,在当下的政治、文化环境里,他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自十五世纪以来,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甚至可以没有“之一”)——也许是我的个人倾向。同时又因为他的传奇人生,“知”、“行”互为印证,非常之强大。 阳明学说及阳明弟子先后开创的思想体系,对中华帝国传承的“表儒里术”的价值体系产生冲击,从泰州学派的启蒙思想,到李贽的“叛逆”言论……实际上,都是统治者及御用学阀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