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乡的经济概况

2025-05-09 07:04: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主要农产品有:年产荸荠8000吨、花生2000吨、茶叶200吨、甘蔗12000吨、水果600吨、蔬菜2万吨、肉狗1万只,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工商企业已形成建材、造纸、轻纺、农产品加工等工业门类,正着手筹建的工业园区设计起点高,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地价仅为南昌市的5-20%,并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是您投资办厂的首选。
工商业企业已形成建材、造纸、轻纺、农产品加工等工业门类,2008年开始手筹建的工业园区设计起点高,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地价仅为南昌市的5-20%,并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是投资办厂的首选。
黄马乡紧傍105、316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18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马人民勤劳善良,社会治安稳定,能为开发者提供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
2007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606万元,增长16.9%;财政总收入完成647万元,增收66万元,增长1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6万元,增收67万元,增长17.2%;招商引资完成9888万元,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万元,增长18.2%;实际利用内资9888万元,增长10%;劳务输出3745人,增长116.5%;农民人均纯收达到5130元,增长16.5 %;三大产业比30:38:32调整为26:36:38。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7 个,累计引进资金9888万元,增长10%;实现工业增加值18200万元,增长24.6%;蓝园产业、中牧股份、桃花源、虎岭山庄如期开工建设;鹏飞纺织、华丰机械、黄马茶厂、绿峰苑实业、金乔园林、景乔园林、银乔园林、泡沫厂等企业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在干旱之年再获丰收,总产量23880吨,增长28.9%。果蔬基地不断壮大,全乡蔬菜面积9382亩,果茶面积6676亩,大棚蔬菜345亩,花卉苗木8800亩。畜禽产业稳步提升,生猪发展到8.3万头,增长13.5%;家禽发展到30万羽,增长14.2%;水产品起水量达到1852吨,增长11.6%。个私经济同步增长。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83.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600万元,增长23.7%,尤其是交通运输、餐饮、批发零售业发展迅速,全乡个体工商户达563户。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48.1万元,生猪补贴8.4万元;2007年全乡劳务输出和异地就业人员达到374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净增729元,增长16.5%。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7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647万元,增长11.4%,其中:国税完成191万元,增长8.5%;地税完成455万元,增长13.2%;金融信贷服务能力增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修公路10.5公里,改造公路6.3公里,乡、村、组公路硬化里程达686公里,新建渡口1个;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64万元,改造山塘门塘16只,完成土石方3万方,大型沟渠清淤完成土方6 万方,农业开发整修机耕路2.41公里,沟渠衬砌11.2公里;完成了村级卫生所建设,方便了群众就医;完成了徐家、南安2个村级无址办公场所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配套完成投资28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北看蒋巷,南看黄马”和“五路两圈”的发展机遇,重点抓好了东边傲上、徐家坪上、朱坊、徐园、冯家等5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着力推进了9个试点村建设。从 “三清三改三化(划)”入手,大力开展了“抓绿化、平坟头、清垃圾”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新农村示范点改水改厕685户达95 %,改路30.1公里达98%,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721户,清理垃圾2300吨,拆除违障搭建2.8万平方米,新建牛栏1400平方米,猪栏3200平方米,垃圾池22个,公厕280平方米,绿化广场3500平方米,新建公共活动场所6000平方米。通过美化、净化村容乡貌,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做到学有所教。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学杂费,为920名中小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中小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小学生均标准经费由170元/年提高到244.5元/年,初中生均经费标准由60元/年提高到80元/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成功举办了黄马乡宣传党的十七大专场文化展演,送戏下村9场,送电影下村132场,送书下村1000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病有所医。新、改建村级卫生所13所,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8万人,参合率达90.4%;深入推进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普通和“三类”居民应保尽保。狠抓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等七项重点工作,查办“两非”案件1起,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计划生育率74.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100,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全乡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对象207户278人,月发放保障金34690元;农村低保对象725户955人,月发放保障金34275元;为低保户发放肉价补贴24850元,发放物价补贴44725元;发放特困再救助资金43800元,优抚定期定量补助及定期抚恤金103920元,发放农村籍义务兵及军烈属优待金61805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2589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