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题目

2025-05-09 22:20: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00.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复杂客体的概念,熟读教材,便知答案为D。
101.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确认发明专利权的一审行政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答案为B
102. B
[解析] 任何国家的立法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现实,制定适合本国的法律,因此,答案为B
103. C
[解析]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答案为C。
104. B
[解析]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答案为B。
105.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普通累犯的处罚规定,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便知此题答案为D。
106. A
[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到16周岁为完全不负责任年龄,因此,答案为A。
107. C
[解析] 机密要件指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因此,答案为C。
108. C
[解析] 立法解释指的是对国家各种立法的解释,司法解释针对的是公、检、法系统有关法律的解释,而学理解释则是对各种法律的解释,它所产生的效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此,答案为C。
109. D
[解析] 本题通过对正当防卫概念的理解,便知正当防卫的目的。因此,答案为D。
110. C
[解析] 选项A是法制定的依据,选项B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而选项D是我国法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答案为C。
111. B
[解析] 本题是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考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正当防卫行为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而紧急避险行为的险情既可能是自然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二是产生的结果不同,正当防卫的结果是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而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在紧急危难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牺牲较小的利益而救护较大的利益行为,其结果一般是对第三人造成损害。因此根据两者的主要区别,可以知道本题答案为B。
112. A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因而,答案为A
113. C
[解析]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称为法定代表人。而本题中,厂长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法人,因此厂长是法定代表人,故答案为C。
114. D
[解析] 合同成立的要效之一便是: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故答案为D。
115. D
[解析]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条例;但不得抵触宪法等各种基本法律,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多级立法体制。答案为D。